
3月27日,在2025年中关村论坛年会上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揭晓的年度"中国科学十大进展"中,通用型异体CAR-T细胞疗法赫然在列。这项突破进展揭示了细胞科技改写人类健康命运的巨大潜能,央视新闻、新华网、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争相报道。
其实,当医学界的目光还聚焦在CAR-T疗法对抗肿瘤、自身免疫疾病的辉煌战绩时,另一场静默的医学革命正在慢性病治疗领域悄然绽放——干细胞疗法对骨关节炎的突破性治疗成果,正在重新定义退行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范式。
重塑软骨的生命秘密:
干细胞疗法“治标”也“治本”
《中华医学杂志》一项研究揭示,间充质干细胞(MSCs)犹如生命的修复师,可有效修复关节软骨损伤、骨关节炎,不仅“缓解疼痛”,更能“修复结构”。
《中华医学杂志》截图

- MSCs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、控制炎症和免疫调节作用。在一定条件下,MSCs能够被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实现软骨再生,如添加转化生长因子(TGF)-β3、骨形态发生蛋白(BMP)等软骨分化诱导因子,低氧环境、三维立体(支架或微载体)。
- MSCs也可分泌大量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,通过旁分泌作用于软骨细胞促进细胞增殖,并分泌更多软骨细胞外基质。
- MSCs具有炎症或免疫调节作用,有研究发现,关节腔内注射骨髓MSCs(BMSCs)治疗OA,膝关节内炎性细胞和白细胞介素(IL)-12水平明显更低,这与MSCs分泌一些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发挥炎症或免疫调节作用密切相关,如干扰素γ(IFN-γ)、IL-10、肝细胞生长因子(HGF)、前列腺素E2(PGE2)、TGF-β1、一氧化氮等,通过这些因子缓解局部炎症反应,维持微环境稳态,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等症状的目的
此外,在膝关节炎(OA)领域,多项临床试验表明,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各有其特点,按疗效定期应用效果更佳。
健康关节与膝关节炎的对比(图源于网络)
- 骨髓来源MSCs(BM-MSCs):早期研究显示其可缓解疼痛,但采集需侵入性操作,且细胞数量与活性随供体年龄增长而下降;
- 脂肪来源MSCs(AD-MSCs):易获取但分化能力较弱,易受肥胖等代谢因素影响;
- 脐带来源MSCs(UC-MSCs):相比其他来源,UC-MSCs增殖更快、衰老标志物(如p16)表达更低,且不受供体年龄限制,更适用于规模化治疗干细胞疗法治疗骨关节炎。
三个月疼痛评分下降超2.5倍,
干细胞疗法单次注射,长效修复骨关节炎
2025年发表于《Cytotherapy》的最新随机对照试验,探讨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单次注射冷冻保存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(UC-MSCs)对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效。《Cytotherapy》截图

这随机对照试验纳入了30例Kellgren-Lawrence II-III级膝OA患者,随机分为两组。 患者平均年龄62.8岁,女性占比73.3%,基线WOMAC疼痛评分和MRI软骨损伤程度组间无显著差异,确保了结果可比性。
1.治疗方案
UC-MSCs组:15例,单次关节腔内注射5×10^6±5×10^5个细胞。
对照组:15例,单次注射曲安奈德(10mg/ml)
2.安全性
两组均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。UC-MSCs组80%患者在注射后72小时内出现轻度关节痛,经镇痛药缓解;对照组仅20%出现类似反应。 WOMAC评分:UC-MSCs组在疼痛、僵硬和关节功能子量表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(p<0.05)。治疗后3个月,UC-MSCs组疼痛评分下降2.66倍,对照组仅1.01倍。

- NRS疼痛评分:在应用治疗后第2、6、9和12个月,UC-MSCs和曲安奈德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。
- 生活质量:UC-MSCs组在体能、情绪健康和社会功能等维度改善显著,尤其在治疗后1年仍保持稳定。
- 影像学分析:两组在软骨厚度、骨髓水肿等结构指标上无显著差异,但 UC-MSCs组症状缓解与功能提升独立于结构改变,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旁分泌调控炎症微环境实现。此外,治疗1年后,研究人员对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估。结果发现,UC-MSCs组在体能、情绪健康和社会功能等维度改善显著,尤其在治疗后1年仍保持稳定。
小 结
从CAR-T到干细胞疗法,科学家用细胞书写着生命科学的崭新篇章。当国家战略与科技突破同频共振,我们迎来的不仅是医学技术的革新,更是全民健康管理范式的颠覆。 在这场静默的细胞革命中,每个个体都面临着关乎生命质量的重要抉择——是固守传统治疗的被动应对,还是拥抱细胞科技的主动健康管理?答案,或许就藏在那些承载着生命密码的微小细胞之中。

欢迎来撩:028-85595397
地址:成都市高新区新世纪环球中心E1栋1-1-1307-1315
公众号:蓝生灵